《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 作者:杨英鹏;赵振国;周海波 第1章 绪论 1 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 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2 1.3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3 1.3.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3 1.3.2 因特网和局域网发展时期 5 1.3.3 因特网大发展时期 6 1.3.4 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 7 1.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 8 1.4.1 硬件组成 8 1.4.2 网络协议 9 1.5 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技术——分组交换 10 1.5.1 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 10 1.5.2 分组交换原理 11 1.5.3 分组交换技术分类 13 1.6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 1.7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4 1.8 网络标准化 16 1.8.1 ITU 16 1.8.2 ISO 16 1.8.3 IEEE 17 1.8.4 与因特网相关的标准化组织 17 1.9 本章小结 18 习题1 18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0 2.1 网络通信的复杂性 21 2.2 网络协议与协议分层 22 2.2.1 网络协议 22 2.2.2 协议分层 23 2.3 网络体系结构 25 2.3. 1 OSI参考模型 26 2.3.2 TCP/IP模型 27 2.3.3 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比较 29 2.4 本书的体系结构和内容安排 29 2.4.1 本书的体系结构 29 2.4.2 本书的内容安排 30 2.5 本章小结 31 习题2 31 第3章 应用层 33 3.1 概述 34 3.1.1 应用层实体 35 3.1.2 应用层工作模型 35 3.1.3 应用进程的地址 35 3.1.4 URL 36 3.2 WWW和HTTP协议 37 3.2.1 WWW 37 3.2.2 HTTP协议 38 3.2.3 HTTP报文 39 3.2.4 Web代理 43 3.2.5 Cookie 44 3.2.6 多点下载和断点续传 46 3.3 文件传输协议 47 3.3.1 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49 3.3.2 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 50 3.3.3 FTP命令 50 3.3.4 FTP应答 51 3.4 电子邮件 52 3.4.1 电子邮件概述 52 3.4.2 电子邮件报文格式 53 3.4.3 SMTP协议 54 3.4.4 SMTP协议扩展 57 3.4.5 POP3协议 61 3.4.6 IMAP协议 63 3.5 DNS——域名系统 64 3.5.1 域名 64 3.5.2 域名的管理 66 3.5.3 域名服务器 66 3.5.4 域名解析过程 68 3.5.5 DNS缓存 69 3.6 DHCP 69 3.6.1 DHCP工作原理 70 3.6.2 DHCP报文 71 3.6.3 DHCP租用期 78 3.6.4 DHCP中继代理 78 3.7 本章小结 79 3.8 课后实践 79 习题3 80 第4章 运输层 82 4.1 概述 83 4.1.1 运输层的必要性 83 4.1.2 运输层的功能 84 4.1.3 TCP/IP中的运输层 85 4.2 端口机制——应用进程寻址 86 4.3 UDP 87 4.3.1 UDP数据报 88 4.3.2 UDP的差错检测 89 4.4 TCP 90 4.4.1 TCP报文段 91 4.4.2 TCP连接 92 4.4.3 数据的可靠性传输 99 4.4.4 流量控制 103 4.4.5 拥塞控制 105 4.5 本章小结 107 4.6 课后实践 107 习题4 108 第5章 网络层 109 5.1 概述 110 5.2 IP地址 112 5.2.1 IP地址分类 112 5.2.2 IP地址的特点 114 5.2.3 获得IP地址的方式 115 5.2.4 专用地址和公共地址 115 5.2.5 NAT 115 5.3 IP子网 116 5.3.1 子网划分 117 5.3.2 子网掩码 118 5.3.3 变长子网掩码 119 5.4 CIDR 120 5.4.1 CIDR地址块 121 5.4.2 组建超网 122 5.4.3 利用CIDR分配IP地址 123 5.5 IP数据报 124 5.5.1 IP数据报格式 125 5.5.2 IP数据报的转发过程 127 5.6 ARP和RARP 130 5.6.1 ARP工作原理 131 5.6.2 ARP报文格式 132 5.6.3 ARP缓存 134 5.6.4 RARP 135 5.7 路由协议 135 5.7.1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135 5.7.2 路由协议 136 5.7.3 RIP 137 5.7.4 OSPF 139 5.8 ICMP 141 5.8.1 ICMP报文格式 142 5.8.2 ICMP报文类型 142 5.8.3 Ping 143 5.9 IP组播和IGMP协议 146 5.9.1 IP组播 146 5.9.2 IGMP协议 147 5.10 IPV6 149 5.10.1 IPv6的产生背景 149 5.10.2 IPv6的特点 150 5.10.3 IPv6地址 150 5.10.4 IPv6分组 151 5.11 本章小结 152 5.12 课后实践 153 习题5 153 第6章 数据链路层 157 6.1 概述 158 6.1.1 链路和数据链路 159 6.1.2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160 6.2 成帧 160 6.3 流量控制 161 6.3.1 停止等待 162 6.3.2 滑动窗口 162 6.4 差错控制 164 6.4.1 帧损坏 165 6.4.2 帧丢失 166 6.4.3 对差错的处理 166 6.5 停等ARQ 166 6.6 连续ARQ 167 6.7 选择重传ARQ 168 6.8 数据链路层协议 168 6.9 BSC协议 169 6.9.1 BSC控制字符 170 6.9.2 BSC帧格式 170 6.9.3 BSC的透明传输 172 6.10 HDLC协议 173 6.10.1 基本概念 173 6.10.2 帧格式 174 6.10.3 HDLC协议工作过程 177 6.11 PPP协议 179 6.11.1 PPP帧格式 179 6.11.2 LCP 180 6.11.3 认证协议 181 6.11.4 网络控制协议 183 6.11.5 PPP协议的工作过程 183 6.12 本章小结 184 习题6 185 第7章 局域网 188 7.1 概述 189 7.1.1 局域网的产生与发展 189 7.1.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190 7.1.3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191 7.2 以太网 192 7.2.1 以太网的基本工作模型 192 7.2.2 MAC地址 192 7.2.3 CSMA/CD协议 193 7.2.4 争用期和最短帧长 194 7.2.5 截断二进制后退指数算法 194 7.2.6 以太网的帧格式 195 7.2.7 以太网的性能和提供的服务 196 7.3 组建以太网 197 7.3.1 网卡 197 7.3.2 通信介质 197 7.3.3 局域网设备 198 7.4 虚拟局域网 201 7.4.1 虚拟局域网的划分方法 203 7.4.2 虚拟局域网标准和帧格式 204 7.4.3 三层交换技术 204 7.5 高速以太网 205 7.5.1 百兆位以太网 205 7.5.2 千兆位以太网 206 7.5.3 万兆位以太网 207 7.6 无线局域网 208 7.6.1 无线局域网标准 208 7.6.2 无线局域网设备 209 7.6.3 无线局域网结构 209 7.7 本章小结 210 7.8 课后实践 211 习题7 211 第8章 物理层 213 8.1 概述 214 8.2 数据通信的基础概念 214 8.2.1 信息 214 8.2.2 数据 215 8.2.3 信号 215 8.2.4 信道 217 8.3 数据通信系统组成 218 8.4 数据表示和信号转换 219 8.4.1 数字—数字 219 8.4.2 数字—模拟 220 8.4.3 模拟—模拟 222 8.4.4 模拟—数字 223 8.5 数据传输方式 224 8.5.1 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224 8.5.2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225 8.5.3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 226 8.6 复用技术 227 8.6.1 频分复用 227 8.6.2 时分复用 228 8.7 一次通信过程 229 8.8 传输介质 231 8.9 物理层标准 234 8.10 物理层标准举例——EIA-232 235 8.11 本章小结 236 习题8 237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