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 第三版张肃文 陆兆熊
内容提
本书是在第二版(获首届全国扰秀教材奖)的基上,根据1987年国教委批
公布的《电子线路(工(工课程教学本要求和1991年“国家教委电子线路课程教
捨导小组扩大会议”有关修订教学甜本要求的衔神,进行了仝面修订。同时,也保持了
第二版的风格。、x
本书较详細地介紹了邮频电子线路的越本原理分护方法引入了一些铃新的内
容,注愈理论联系岁际。各鞏附有思考题与习题,末有郑分习题答案与名词素引恒
于读者使用本。
全书共十一章,内容为无线电信号伶输原选频网络、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噪产
与干扰、非性电路与时变杂量电路和变频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
量现象与时变电抗电路振幅调制与解调、角度调制与解调。反愤控制电路,颗平合成
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械电子与通信类安业的故材,也可供从事无线找术工作的科
技人员梦。
京)112号
多以高等字教豺
嵩频电学路
第三版了
张肃文陡张熊
卉賞肯茸杂出版
新华话店总店北京科技发行所发行
四川省金堂新华印刷厂印装
开水850×116812印张23.625字数57090
1993年4月第3版1年4月第1次
印嶽0001-7700
IsRN7一34-004183-9/TN183
定价·元
第一版序言
木书是根据1977年11月在合肥召开的高等学校工料基础课
电工、无线电类敦材编写会议所审定的“高频电子线路教材编写大
纲缩写的,经1978年12月在武汉召开的商频电子线路救材审狺
会议审查通过。
全肀共十四章,即:绪论、回路与器件的高频特性、高频小信号
苁大器、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
振幅词制、振輻解调、变頻、于扰与噪声、角度调剝、调频信号的解
调,琺冲与数字调制频率合成与锁相技术。
在章节安排上,有如下的考虑:第一章绪论简略介绍无线电
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为以后各章之间的有杌联系建立初步桄念。
第二章回路与器件的高频特性,研究高频电子线路中所常用的回
路元件与半导体器件的商频特性,作为以后奁章的基础。接着第
三章,讨论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第四章扼要介绍分析非线性皂路
的各物方法,作为学习高频功率放大器、振荡罄、调制、解调、变频
等章的预备知识。为了便于学习,将振幅调制与解调、角度调制与
解调分成四章(笫七八章与第十一十二章),并将变频、干扰与噪
声两章紧接在振幅解调一章之后,成为第九幸与第十章。笫十三
章脉冲与数字调制介绍各种脉冲与数字调劇的基本原理,可作为
学习数字通信部分内容的初步。由于频率合成技术的应用日益广
泛,因此本最后一章介绍了各种频率合成的方法,并国绕频率合
成所用的镀梱环路,进行初步垧分析,介绍了锁枳环路的若于
应用。
冬章均以晶体管屯路为主,适当兼願场效应管电路与集成
z
岩一版序音
电路。
在内容选择上,除注意基示理论外,各章均尽可能引入一些比
较新的内容。例如,第二章介绍了S参数和不定导納疤阵;第五章
介绍了晶体管和电子管丁类放大器;第六章介绍了用极零囹分析
振荡电路的方法;第七章介绍了差分对乘积调制器;第九章介绍了
分裂式环混合差分对混婀器;第十一章介绍了三角波调叛、模拟计
算杞调頻;第十二章介绍了符合门鉴频器;等等。
在各章的肉容安排上,与传统的写法比较也作了某些变动。傅
如,笫七章振幅诃制,习惯上是先讲高电平调幅,再讲低电平调温,
并以高电平调据为主;本书则改为先讲低电平调幅,讲嵩电平调
幅并以低电平调幅为主。又如于扰与噪声,过去是分在有关章
节中讨论的。我们从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感到有些间短难以处理,
所以现在将它们集中为一章,紧接于变频一章之后。
各章有帮对的独立性,例如第十三、十四两章,可根据各校的
不同情况予以进用,或芫全不用。这并不影响全书的完鑿性。冬章
加*号茚分为选读或自学内容。每章之未附有思考题与习题,并列
举了有关参考资料。
本護照国家标准孟局亦公室1977年12月15日印发的
《围拆单位制及使用方法》将过去所通用的做做法改为皮法(pF),
千兆赫改为吉娇(GHz)亳傚亨改为纳亨(组H)。姸欧〔路导单位)
敗为西门子(S)。书中插图符号基水上递照第四机战工业部1965
年颁发的部标准SJ1S7-65
礻治由张劑文主编,容章执笔分工如下
第一、五、七、十四章亩张肃文执笔;
第二,三、八九、十章由陆兆熊抗笔;
第四十一、十二、十三幸由姚天任执笔;
第六章由王鈣执笔
第一版序言
3
高频电子线路是无线电技术类冬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
课,它的任务是研究高烱电子线路的甚本原理与基本分析方法,以
萨元电路的分祈和没计为主。为了加强基础理论,避免重复与
节,华中工学院无线电技术教研室在1965年就曾对本专业的經
设置进行过改革,将原来的发遂设备、接收设备与无线电技术葚础
约非线性部分合并为一门高频电路课,并编了讲义。1971年以后,
又在此基础上全面改写了三次,在我院几届学生及有关工厂技术
员训练班中使用。这次则是根据合肥会议的大纲重新编写的。在
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努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弱本学
科的规律;內容要精简,删際陈旧繁琐的芮容,讲清基本概念、本
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又要尽可能反映本门学科国内外的先进科
学技术永平;贺彻理论联系突际的原则,接养学生分析间题和解决
河題的能力。但是,根于我们的水平,本肀距离上述要求还差得
很逻。
夲书初穡承主审单位浙江大学姚庆栋、梁薏君、刘锐、曹琴华,
陈瑶琴等同志审阔,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参如武汉家稿
会议的北方交通大学,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皮都电
工学院、天津大学、南京工学院、大连工学院,北京邮电学院
南京邮电学院、太原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国防
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海运学院、合服工业大学等十余所
兄弟院校的代表提出了计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华南工学院系501
教研纽曾对编写大纲提出了面意见。在修改定稿过程,承华南
工学院冯秉铨教投以及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李纪澄、险心如,武林
等同志在百忙中宙阃了部分章节,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
在历次编写与修订#的过程中,我们曾参考了许多兄弟院
狡的有关讲义,并得到了710,712、714,761、769,707等工厂及
017、1919等研先所的热情帮助。
第一版序言
本肀是在华中工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关怀下编与
戚的。无线电技术教研室葛果行同志曾参如本书编写大纲(初稿)
的拟定,并审阅了肀穑約部分章节;罗辉映同志及脔频电子线路數
学小组的全体同志参加了对书稿的审工作;郑玉棠和刘章玉两
同志绘劇了全插图。
对于上述所有单位和同志,我们谨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与业务水平不高,加之编写时问紧迫,因
此中谬误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兔。诚恳希望国内专家与读者提出
批评指正,意见请寄武昌华中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或人民育出
版社大学室裁交。
编
1979年5F
第二版序言
本寺是在第一版基础上,按照980年6月在成都召开的〔育
电工教材编审委贞会护大会议所审定的高等工业学校《电子线
路(Ⅰ)(I)教学大纲(草案)》(四制无线电技术类专业试用)修订
面成的。在修订过程宁,遵循“打好基础,精选内容,逐步更新,种
于救学”的原则,对第一版中的某些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与删
改。主要有以下各点
l.蒯馀了大纲中没有的“回路与器件的高频性能”和“脉冲与
数宇调制”两章
2.电子萓内容全鄣删除。
3.将原来分散在各章中的参量放大,参量倍频与混频等内容
合并为“参变现象与时变电抗电憝”一章,并进行了修改,补充了思
考题与习题
根据打好基础,精选内容的愿则,对第二至第十三章分别
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删改与补充。例如,第二章篇幅作了较大的压
缩,突出了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主线;第十一章改写了调频愿
理;第十三章改为以锁榈环路为主,并将有关的反馈电路集#在这
章,使內容安排更为合理;等等。
5.对各章的恩考题与习趣进行了增删与调整,重新核算了全
部答案,改正了第一版中的某些错误
6·在縮篇幅、删陰繁冗鄗分的同时,也增补了某些必需的
内容,例如回路的时延特性、表面波滤波器等。
7.对全肀符号进行了统一蛰理,使之合理化;与《低艇电子线
路>所用符号保持一致,并尽可能符会国内外的习惯用法。例如
第二版序芹
第一版中用B已、、"、V等符号代表宅压,本版则统一月vv来
表示,并以下标字哥的大小来表示各种不同情况的电压①。此外
输出功率P改为P,以与习惯用法相特,宜流功率P则改为P,
以免混紧。
8.悠于谐振回路与耦合回弦的内容在先行课中没有保证,
而这部分又是本课必不可少的内容,因芾增写了这一章,供各校根
实际情洗谜用。
由于无线电电于学的飞饫发展,新理论、新屯路、新器侔、就,
艺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但同时莱些基本理论与基本电路则并束过
时,例如,谐振回路与耦合回路仍是組成商频电子线路必不可少
的部分;放大,振荡、频寥变换(包折调制与解调)的原窪做然未交,
因而电子线路内容与学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坚决彻“打
好基础,精选內容,逐步更新,利于教学”的原则,对于本课来说,就
显得更加必要。本版力图遵语这一原别,但限于我们的思想认识
与业务能力,做得还是很不够的,有转小后继续努力。
本杂的修订工作由张戽文兴熊、王筠三同志担任,张肃文
柯志为主编。具体执笔分工如下
张肃文:绪论,第五,七、于一,十三章;
陆兆:第二,三,八九十二章与笫一章前半部分
壬翁:笫四、六、于章与第-学后半部分
本书第一版经兄弟院校试用,提岗了许多宝贵意见,为修订工
作提供了可靠的笫一手资料。修订稿承酉壯电讯工猩学梡李纪澄
⑦例如v代表集电极电压直流分量,B代表葉电极瞬时总电〔包括直流与交
流),下c代表集电极的交流电压分量的惭t代求猫电极交流电压分量的瞬时值
其会可以类推。
原书-舨编古之-燃天任吨志在杺书修订期间,出国学习歡沫銎加您订
第二版序言
3
陆心如等同志审阅,定稿前又白鏑蟊会电子线路编宇小组委托籀
委谢嘉奎同志复宇。他们都认舆负贲地进行了审阅,提出了许多
宝贵意见,使书稿质量得以提高。对以上的单位和同志,我介谨發
衷心的谢忱。
本书虽儿经校订,但错误与不妥处仍可能存在。恳请使吊本
的师竺和广大诀者不吝指正。意见请寄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工无
线电编蝶室转交。
者
1983年8月于武汶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