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褐煤/秸秆混合燃料成型工艺过程中不同温度、压力、保压时间、物料配比、秸秆粒度对混合燃料跌落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秸秆粒度为0.16~0.38mm,保压时间为20
热烟气干燥褐煤的实验条件研究,肖伟,曹坤,分别采用氮气和空气作为热介质对白音华褐煤进行干燥,考察了温度(80℃、100℃、120℃、140℃、160℃、180℃)、煤样粒度(<1 mm,
为了准确判断煤矿火区的燃烧状态,以斜沟煤矿褐煤研究为对象,通过热重实验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褐煤质量变化规律,采用程序升温实验研究褐煤燃烧阶段的碳氧化物体积分数及耗氧量变化规律。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得程序升温
研究了褐煤进行低温热解时,热解温度对褐煤热解气相产物产量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下煤气的基本组成。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对煤气的产量、组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在300℃后,阶段煤气产量随热解温度的升高不
针对褐煤中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含氧官能团,可浮性差的现状,应用低温热解技术对褐煤进行热解提质后,研究其热解后所得半焦的浮选特性。结果表明:在热解温度低于450℃时,半焦的浮选效果较差,会出现反浮选现象。在
采用低温氮吸附法获得印尼褐煤的吸附-脱附等温线,通过对比分析得到该煤种的内部孔隙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印尼褐煤比表面积很大,尤其是存在大量的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孔隙结构,这是其含水量高、易吸水回潮并不易脱
以邵通褐煤和呼伦贝尔褐煤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褐煤改性前后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确定了褐煤的最佳改性条件:原煤粒度
针对蒙东地区褐煤水分含量高,发热量低,易风化自然,可磨性、成浆性差的问题,对其进行了管式炉低温热解提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优化的低温热解温度为480~520℃,此时半焦挥发分Vdaf为13.32%
以褐煤颗粒中水分蒸发界面为基础,将褐煤颗粒分为干区和湿区,干区考虑传热传质,湿区只考虑传热,并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了一维球坐标系下单颗粒褐煤干燥脱水过程模型.利用Crank-Nicolson六点差分格
褐煤粒径分布宽,成分多样,初始含水率多变,干燥特性复杂。考察了粒度、密度、初始含水率和温度对褐煤干燥特性的影响,得到了褐煤含水率随干燥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褐煤干燥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褐煤干燥经历快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