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计模式 面向对象程序由对象组成,对象包括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的过程,过程通常成为方法或操作。对象在收到客户的请求(或消息)后,执行相应的操作。 客户请求是使对象执行操作的唯一方法,操作又是对象改变内部数据的唯一方法。由于这些限制,对象的内部状态是被封装的,它不能直接被访问,它的表示对于对象外部是不可见的。 面向对象设计最困难的部分是将系统分解为对象集合。因为要考虑许多因素:封装、粒度、依赖关系、灵活性、性能、演化、复用等,她们都影响着系统的分解,而且这些因素通常还是相互冲突的。 如何决定对象的粒度,可以使用设计模式中的Façade,Flyweight等模式来完成。 对象声明的每一个操作指定操作名、作为参数的对象和返回值,这就是所谓的操作的型构(signature)。对象操作所定义的所有操作型构的集合被成为该对象的接口(interface)。 在面向对象系统中,接口是基本的组成部分。对象只有通过它们的接口才能与外部交流。 发送给对象的请求和它的相应操作在运行时刻的连接就称为动态绑定(dynamic binding),反之发生在编译时刻的连接,称之为静态绑定(static binding)。 动态绑定允许你在运行时刻替换具有相同接口的对象,这种可替代性就称为多态(polymorphism)。 多态性是允许你将父对象设置成为和一个或更多的他的子对象相等的技术,赋值之后,父对象就可以根据当前赋值给它的子对象的特性以不同的方式运作。简单的说就是,允许将子类类型的指针赋值给父类类型的指针。多态性在Object Pascal和C++中都是通过虚函数(Virtual Function) 实现的。 因此,(运行时)动态绑定,是多态的基础。这也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中延迟加载和接触耦合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