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了有关预防性储蓄的现有文献,并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了疫情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面对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人们倾向于增加储蓄以应对不确定性,导致储蓄率上升。
文献综述部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 预防性储蓄理论: 该理论认为,外部冲击引发的风险预期会导致居民储蓄率上升。
- 外部冲击对储蓄行为的影响: 文献表明,自然灾害通常会导致风险偏好下降和储蓄率上升。重大外部冲击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会经历三个阶段:恐慌和适应、心有余悸以及反向补偿。
-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LC/PIH): 该模型解释了理性人在资源约束下如何通过跨期消费决策来最大化终生效用。预防性储蓄在该模型中通过效用函数的高阶系数体现。
案例分析部分则关注疫情对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
- 研究发现,疫情期间中国居民储蓄率快速上升,表明居民处于恐慌和适应阶段。
-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退,储蓄率将缓慢回落,但消费活动仍将受到抑制。
- 上半年预防性储蓄将持续为资产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认为,预防性储蓄是居民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策略,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预防性储蓄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措施至关重要。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