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冲击地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的复杂性及其破坏机理的多样性,通过对围岩强度、震源距离、震源强度、原岩应力、支护强度等因素的定量化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单一因素及其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巷道锚固承载结构变形的影响显著。研究表明,围岩强度是影响巷道锚固结构变形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震源距离和原岩应力。通过增大震源传播距离、增加动载衰减系数、提高支护强度、增加围岩自承载能力以及减小静载应力集中,均可有效降低巷道锚固结构的变形量。
多因素交互作用下,巷道锚固结构的破坏模式主要包括锚杆断裂型、锚固脱黏型、岩体主导型以及复合型。针对不同的破坏模式,研究提出了几种控制技术,如高冲击韧性锚杆全长预应力支护、“外锚内注”以及“深部卸压-浅部强支-巷表防护”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巷道锚固承载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和理论基础,建议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深井冲击地压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研究》提供了详细的研究数据支持;而《煤巷复合顶板变形破坏规律及稳定性研究》则深入探讨了复合顶板条件下的支护方案。《锚固体参数对冲击危险性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也对锚固体参数进行了具体分析,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