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提供的这份资料,包括了课件和实验报告,将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这一核心主题。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中,我们首先会接触到的是数据的表示和运算。这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以及不同数值类型(如整型、浮点型)的数据表示方法,比如原码、反码、补码。此外,还会学习到算术逻辑单元(ALU)的设计,它是计算机执行基本算术和逻辑操作的硬件部分。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中央处理器(CPU),它由控制器和运算器两部分组成。控制器负责指令的解码、时序生成以及控制信号的产生,而运算器则处理ALU计算。了解CPU的工作流程,如指令周期、时钟周期、取指、执行等,是理解计算机运行机制的关键。存储器是计算机中保存数据和指令的地方,分为内存和外存。内存通常包括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其中RAM数据易失,ROM则非易失。存储层次结构包括高速缓存(Cache)、主存、硬盘等,它们通过速度和容量的平衡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输入输出(I/O)设备是计算机与外界交互的桥梁,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I/O接口和总线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PCI-E、USB等接口标准,以及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的概念。在实验报告部分,学生可能需要进行模拟CPU执行指令、设计简单的ALU、分析存储器层次结构的性能,以及实现I/O设备的控制等实践任务。这些实验有助于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这份课件及实验报告涵盖了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基础概念和实际应用,对于计算机科学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资源。通过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系统如何高效地执行程序,为后续的系统编程、硬件设计等高级课程打下坚实基础。